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中出现的危害物种类逐年增加,从三聚氰胺毒奶粉和苏丹红事件,到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农药残留、瘦肉精滥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与安全、塑化剂和地沟油事件,无论深度和广度,涉及的危害物已不拘泥于食品添加剂和农兽药残留物质。
食品危害物种类繁多,如何对食品危害物进行有效的检测,是监管的前提。传统的检测技术通常只能针对危害物列表中的化合物进行检测,新出现的食品危害物非目标型检测技术是一项不针对特定化合物进行筛查和确证的检测方法,能够对尚未包含在危害物列表中的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查与确证。
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周燕研究员团队开发了用于非目标型筛查的软件平台SmartMass。该软件平台是基于不同类型化合物的质谱裂解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危害物筛查,能够对未包含的危害物列表中的化合物进行筛查确证,无需针对每种危害物都建立对应的筛查方法,减少方法开发的难度和时间消耗。
SmartMass使用一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裂解模式(Characteristic Fragmentation Patterns,CFP)对非目标型危害物在样品中的存在性进行确认,通过该类化合物的特征亚结构进行错误候选结构排除。研究团队使用了17中磺胺类药物作为测试对象对SmartMass平台进行了考察。SmartMass利用高分辨质谱所获得的化合物精确分子量信息获取待筛化合物的候选结构,基于磺胺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裂解模式建立的简单筛查规则,SmartMass成功的排除了超过98%的错误候选,正确的结构排名均在候选化合物列表的前十位。这一结果证明,SmartMass在危害物筛查上具有优异的表现。通过简单的添加新的筛查规则,该平台即可用于其他种类危害物的筛查中或将其用于鉴定经过结构修饰的违禁品和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该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