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蝗虫-草原毛虫的偏害关系研究获进展
  文章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8-20 【字号: 小  中  大   

  一种动物,既可能是捕食者,也可能是其他捕食者的猎物。猎物在取食的同时都要时刻关注着周围天敌的动向,以免被捕杀。很多猎物采取装死、逃跑、释放气味等行为来规避风险;有些对捕食风险过度敏感,以致对虚假的危险信号做出响应。这种错误的反应代价如何?生态系统效应如何?目前鲜有答案。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甸上,草原毛虫和蝗虫是两种主要的草食性昆虫。草原毛虫喜欢爬到嵩草或薹草的叶尖从上向下取食,一旦受到威胁,它就会蜷缩起来装死,并从叶尖上掉下来,从而减小被猎物发现的概率。然而,蝗虫自然跳跃时一旦触碰到毛虫甚至是其正在取食的植株,也能激发毛虫采取上述的应对措施。从叶尖上掉下来的毛虫往往要经过20多分钟的“心理平静”期之后才会重新爬回叶尖取食植物。此时,蝗虫和毛虫就形成了一种偏害的关系:蝗虫没有付出特别的代价,其自然的跳跃激发了毛虫的装死行为。而毛虫昂贵的“装死”行为没有收到任何效益,因为蝗虫并不是它的天敌。

  澳门赌场成都生物研究所孙书存研究员课题组习新强博士等在四川红原县的草地上布置实验,研究了毛虫和蝗虫的种间关系及其生态系统后果。结果表明,蝗虫的“无意识”干扰严重降低了草原毛虫的取食时间和取食量,减缓了其发育速率,并最终导致雌性毛虫产卵量的下降。由于毛虫主要取食薹草或嵩草等单子叶植物,毛虫取食量的下降也显著改变了群落组成,提高了嵩草:杂草的比例。与此同时,蝗虫的取食和发育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实地验证物种间的非捕食的关系也具有显著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效应,这对探讨物种多样性丧失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有借鉴意义。

  该研究结果已以Grasshoppers amensalistically suppress caterpillar performance and enhance plant biomass in an alpine meadow为题在OIKOS杂志发表。

    论文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