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寒旱所等多回击负地闪先导通道相关研究获进展
  文章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10-28 【字号: 小  中  大   

  随着闪电研究技术和观测设备的不断发展,利用多种手段综合研究闪电物理过程及机理已成为可能。

  甚高频辐射源的相位干涉定位技术给精细化地研究闪电放电通道时空演变和详细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手段。但该技术获取完整的闪电放电过程时,定位图像存在着不足。随着摄影技术和感光器件的技术发展,高速光学摄像系统应用到闪电研究中。但光学摄像对云中闪电通道和弱流光通道不能很好描述。综合这两种手段分析闪电现象,可以相互补充各自的不足。

  澳门赌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利用闪电VHF窄带干涉仪辐射源定位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对青海大通地区一次有5次回击的负地闪放电过程进行了同步观测,对比分析了通道传输过程的辐射和光学特征。

  研究显示,光学通道亮度能补充VHF干涉仪定位先导通道的电流特征,VHF干涉仪定位弥补了光学设备拍摄弱放电和云内流光通道的不足;在通道分枝结构上,干涉仪定位的通道和光学通道呈现出很好对应。干涉仪定位分枝通道的辐射源点较明显,但分枝光学通道的出现明显落后于干涉仪定位辐射源通道。对用两种不同观测手段探测的先导通道进行速度计算,发现两者计算的直窜先导和直窜梯级先导速度量级一致,均为106m·s-1,但干涉仪在时间的获取及精确量化上有优势,干涉仪定位计算先导速度的精确度高于光学通道定位。

  本研究项目受到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006005-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5002,40775004,41175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960)共同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高原气象》。

  闪电201022首次先导过程的辐射源定位、辐射和电场变化(a)首次先导过程的干涉仪定位,(b)辐射波形,(c)快电场变化,(d)慢电场变化

  闪电201022中4次继后回击的先导通道定位(a)第二次直窜先导,(b)第三次直窜先导,(c)第四次直窜梯级先导,(d)第五次直窜先导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