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古脊椎所发现驯化过程中猫与人共生关系的最早证据
  文章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12-19 【字号: 小  中  大   

  12月1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报道了澳门赌场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胡耀武教授等有关猫驯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为人类宠物之一的家猫,其起源与驯化过程,却一直鲜为人知。现代野猫和家猫的线粒体DNA分析表明,家猫的祖先源自近东地区的利比亚野猫(F.s. lybica)。考古资料显示:世界上最早与人陪葬的野猫,来自9500年前的塞浦路斯,最早家猫则出现于4000年前的埃及。目前一般认为,中国的家猫是2000年前由欧洲输入。

  对于野猫的驯化机制,学者们认为,猫的驯化可能遵循了共生的驯化途径(commensal pathway to domestication),即:野猫受到生活于人类定居地的啮齿类动物(鼠类等)及人类农业活动产生的垃圾等食物的吸引,自发地出没于人类定居地,而人类也籍此控制人类定居地的啮齿类动物数量。故此,人类就与猫形成了共生关系。然而,由于猫类遗存在考古遗址中一般很少发现,这种驯化机制,一直缺乏可靠的证据加以证实。

  胡耀武等研究团队,对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3个灰坑的多例猫骨,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手段,在国际上首次提供了人类和猫类共生关系的最早证据,为揭示猫的驯化机制进而探讨猫的驯化过程奠定了基础。

  猫骨的骨骼测量数据显示,其尺寸小于欧洲野猫而与欧洲家猫相近。AMS-14C测年表明,猫至少生活于5300年以前,远早于之前人们认为的中国家猫的出现时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遗址人、猫、鼠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清晰显示出他们都摄取了一定量的C4类食物,这与当时广泛种植的粟类作物(粟和黍)的贡献密切相关。一只摄取较低肉食而更多粟类食物的猫,很可能主要在人类生活垃圾中觅食抑或受到先民的长期饲喂。显然,仰韶文化时期发达的粟作农业和人类定居地,吸引了大量的啮齿类动物,也引诱了猫来此觅食。当人们意识到猫能捕鼠从而能够减少鼠类对人类农业的危害时,人类与猫之间的共生或互助关系(commensal or mutualistic relationship),也就由此形成。此外,泉护村猫的发现,还为深入了解5000多年前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野猫本土驯化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泉护村遗址出土猫骨的部分骨骼(胡耀武供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