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古脊椎所对东北平原晚更新世野牛化石研究获新进展
  文章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12-28 【字号: 小  中  大   

  野牛(Bison)是我国北方第四纪动物群中较常见的动物,尤其是泥河湾期的古中华野牛(Bison palaeosinensis) 被有些学者视为整个全北区中-晚更新世野牛的祖先。此外,野牛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尽管发现已有近一个世纪历史并先后有不少零星报道,但至今无一篇专门文献,并且前人报道的头骨化石材料无一是完整的。

  近些年来我国东北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量保存基本完好的野牛化石材料,为野牛化石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澳门赌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号文等记述了产自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地区距今约2万年前的2件野牛头骨和3件下颌骨化石,认为我国东北平原晚更新世的野牛应归入草原野牛种。新近出版的《人类学学报》第四期刊发了该项研究,为进一步搞清我国化石野牛的生物学特征、演化体系及扩散路线提供新的证据。

  据同号文介绍,本文记述的野牛化石是迄今研究报道中最完好的材料,其头骨和角心的形状及测量数据均落入欧美及西伯利亚地区草原野牛种(B. priscus)的范围。因此,我国东北平原晚更新世的野牛化石应该归入草原野牛种。前人将东北平原晚更新世野牛归入Bison exiguous Matsumoto, 1915 的做法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后者在模式产地、地质时代及形态特征等方面都与东北晚更新世的野牛差异甚大。草原野牛种是中-晚更新世广泛分布于全北区的种类,也是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最主要成员之一。

  我国目前发现的化石记录显示早-中更新世的古中华野牛与晚更新世的草原野牛之间存在化石记录间断,因此,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牛很可能是在晚更新世时从西伯利亚迁入,该时间与古人类的爆发性扩散时间基本一致。草原野牛是欧亚大陆北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期间最常见动物之一,并且是北美大陆野牛的祖先。我国东北平原地区的野牛化石均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共生,其时代为晚更新世的中晚期。

  本项研究获得澳门赌场重点部署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澳门赌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和澳门赌场化石发掘与修理特别支持费资助。

    文章链接

   

  图1 草原野牛(Bison priscus)头骨

   

  图2 草原野牛(Bison priscus)下颌骨及颊齿列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