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上海巴斯德所发现手足口病炎症反应与类固醇药物间关系
  文章来源: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12-31 【字号: 小  中  大   

  1219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在线发表了澳门赌场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论文The Cytokine and Chemokine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of Different Severities in Shanghai, China, 2010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病于5岁以下儿童。近年来, 手足口病在亚洲地区多次暴发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隐患。系统性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上调是并发肺水肿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免疫调节药物,如类固醇药物,已经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包括没有肺水肿症状的重症手足口病,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确定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手足口病中,类固醇药物是否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 

  上海巴斯德所冷启彬课题组、艾德铭课题组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合作,系统性地分析了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可溶性免疫受体的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发现,相对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的手足口病患者都具有很高的炎症反应,其中14种生物因子如IL-6IFN-γ的表达量显著性上调;同时伴随12种因子如IL-1RaIL-8等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并发现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的表达水平同患者发烧体温高低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即便是非危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也具有上调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然而,用类固醇药物甲泼尼龙治疗过后,患者血清中手足口病标志性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却增加了促神经性炎症因子IL-17A的产生。该研究结果表明,类固醇药物治疗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没有显著作用,其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和李嘉诚基金的资助。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